2020年12月5日19:00,以介绍、传承汉服文化为主题的大家讲堂:华服乐章——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讲座如期召开。
图片来源:北海道大学学友会汉服队PPT封面
此次讲堂由<北海道大学学友会汉服队>制作主讲,从汉服的起源与发展向我们讲述了汉民族五千年服饰文化。“衣食住行”衣居首位,让我们跟随四位美丽的汉服姑娘,一起穿越时空,感受这华夏之衣。
此次主讲人:四位“汉服姑娘”
汉服,全称为“汉民族传统服饰”,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清初,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,以华夏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,以华夏礼仪为中心,自然演化形成的独特的汉民族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。
壹 · 华夏商周时期
汉服“始于黄帝,备于尧舜”,源自黄帝制冕服,定型于周朝。
商周服饰不论尊卑男女,上衣下裳,束以腰带和韍,形成了汉服最早的装束特点。
商周时期汉服
贰 · 春秋战国时期
随着周王朝衰微,奴隶社会政治体制亦随之解体,社会传统观念随之改变,这些在服装的装扮上有所反映。主要表现在深衣、胡服的流行。
深衣将上衣下裳连接在一起,衣襟接长,向后拥掩,即所谓“续衽钩边”。上衣用4块面料缝合,象征着四季轮回;下裳裁12幅,象征一年12个月,表达中国人对天时的崇敬。
深衣
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,尤以着长裤为特点,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。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提倡把胡服用于军装,后来胡服传入汉族民间成为一种普遍装束。
叁 · 秦汉时期
秦汉时期的汉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,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,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。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,都是大襟窄袖,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,带端装有带钩;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。
秦汉的曲裾、直裾将左边的衣襟加长,向右绕到背后,再绕回前面来,腰间以带子系住,并且往往用相间的颜色缝制,增加装饰和美感效果。
曲裾、直裾
随着时代的发展,汉朝逐渐出现了袍、襜褕、襦、裙,这也迅速成为了汉朝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穿着。汉代因织绣工业发达,有钱人家便可穿起绫罗绸缎的漂亮衣服。而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,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﹝粗布做的短衣﹞。
肆 · 魏晋南北朝时期
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、清秀飘逸为特点。
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,一般妇女日常所服,主要为衫、袄、襦、裙、深衣等。而运用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,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饰布,又在腰上系围裳,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,这便形成了杂裾。杂裾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,更富灵动和韵律。
杂裾
五 · 隋唐时期
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,兴起于魏晋南北朝,盛行于隋唐。上衣为“襦”,长度较短,多不过膝,下身为“裙”,“襦裙”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。“襦裙”多分为齐腰襦裙、齐胸襦裙、坦领襦裙。
唐·周昉《簪花仕女图》
除襦裙外,半臂也备受隋唐时期人们所喜爱。沈从文在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中写到:“半臂又称半袖,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(或翻领)、对襟(或套头)短外衣,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,身长及腰。”在隋唐时期,半臂有对襟、套头、翻领或无领式样,以小带子当胸结住。当时流行于隋代宫廷内,先为宫中内官、女史所穿。
唐·永泰公主李仙蕙墓中壁画
隋唐时期士庶、官宦男子普遍着装的服式称为圆领袍,亦称团领袍。除祭祝典礼之外,平常均可穿之,各阶层都常穿常见。隋唐士人以圆领襕衫为上服。在这一时期,圆领袍发展出了两类,一为开骻(也称缺骻),即两侧开叉。一为闭骻,在下摆处横加一条,以显示追寻祖制。其中,圆领襕袍衫不开衩,膝下用一整幅布接成一圈横襕,称为“襕袍”、“襕衫”,有附会古深衣“上衣下裳”之意。襕袍在隋唐开始作为官员常服制度,成为正式场合的制服。
唐·顾闳中 《韩熙载夜宴图》
圆领袍本为男性的装束,但唐朝女性地位较高,因此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性可以穿袍衫的时代。
陆 · 宋朝时期
与大唐服饰尽显大唐盛世的艳丽奢华不同,宋朝宋明理学的兴起,儒学的复兴,使宋朝服饰在沿袭唐朝的基础上,更为质朴简洁,这也形成了宋朝独特的风格。
宋朝流行一种叫褙子的外衣,宋代的褙子为长袖、长衣身,腋下开胯,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,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。腋下的双带并不系结,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,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单(内衣)交带的形式,表示”好古存旧”。由于侍女经常穿着这种衣服侍立于主人的背后,因此得名“褙子”。在宋朝,女性服装的经典标配就是内穿抹胸,外穿褙子,然后在层层褙子中透露出抹胸。
宋·刘宗古《瑶台步月图》
宋代的社会生活已经非常丰富了,各种身份的人,从官宦、商贩、医生、农民、车夫、僧道,到士人、船工、艺人……在服饰上都有区别。有穿袍衫的,有披背子的;有梳髻的,有裹巾子的;有较齐整的,也有较随意的。但这无不展示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,陈寅恪言:“华夏民族之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”不无道理。
宋《太平街景图》
柒 · 金元时期
金代官服的几次改制,都是围绕汉族,特别是宋代服饰的模式进行的,从他们的服饰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于金代服制的重大影响。而女真族作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,使他们的服饰极好运用环境色,即穿着与周围环境相同颜色的服装,由此起到麻痹猎物、保护自己的作用。(左图)
元政权崛起于北方草原,其经济、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比中原地区落后许多,其衣冠服饰也较为简朴。(右图)
金代服饰(左图)、元代服饰(右图)
捌 · 明朝时期
明制汉服女装最具特点的便是袄裙了。上袄下裙是为袄裙,上袄长度不过膝盖为短袄,上袄长度过膝盖为长袄。明袄以圆领、直领为主,又因明朝正值小冰河时期,都城寒冷,使明袄又逐渐开始有了纽扣和立领的出现。下裙多为顺褶裙和以马面台墙为原型的马面裙。
《明宪宗元宵行乐图》局部
明代汉服最具特点的便可以说是补服了。补服指在衣服前胸和后背缀有花纹图案的衣服,是明清时期官员和命妇的官服,属于常服一类。其作用是用来区别官级等级,文官为飞禽,武官为走兽。不同官级图案均不同。补子前后均有,多为圆形和方形。
明·补服
玖 · 清朝时期
清女子汉服与明末差异不大。清朝汉服与满族服饰差异明显,满族旗装多连体,而汉服沿袭了“上衣下裳”,看到马面便可认定为汉服了。
清朝汉人服饰(左图)、满汉服饰对比(右图)
汉服,从来不是用于哗众取宠的工具,不是宣扬封建思想的标语,更不能与和服、韩服混为一谈。
汉服,是华夏民族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,是汉族人民不可磨灭的脊梁,是中华儿女不可失去的民族自信,更是从一代代劳动人民手中接下的不灭传承!
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。愿河清海晏,愿人人得识汉服,愿五十六个民族的合影再不见衬衫、西服,愿我们得以堂堂正正告诉世界:看,这才是中国,这才是五千年不曾中断过的华夏民族!
撰稿:吕依丹
排版:吕依丹
修改:苗诗媛
部分资料来源:北海道大学学友会汉服队
审核:苗诗媛、杨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