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1月14日,由北大学友会主办的大家讲堂第32期:“以茶会友”中日茶道交流会圆满落幕。
茶,芳香悠然,静人心脾。茶文化历史悠久,最远可追溯至神农时代。从古至今,茶文化在历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古人讲究以茶会友,“半壁山房待明月,一盏清茗酬知音”,在一盏悠悠古茗中,蕴含的是君子之交的高雅品格;而如今经过上千年的打磨与传承,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都发展出了其各自的精神内涵,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也将“以茶会友”,共同发展,积极宣传茶文化。
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中日茶道,以茶文化作为中日沟通的桥梁,北大学友会在第32期大家讲堂中特邀中日双方茶道讲师,为大家带来了一场“以茶会友”的茶道讲座。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的讲师为:深圳市国际茶艺协会执行会长陈锌老师,以及日本里千家茶道教授西川奉子老师。此外,积极促成本次活动的还有北海道日中友好协会、札幌日中友好协会,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。
中国茶道发展史
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礼仪,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,人们通过沏茶、赏茶、饮茶来增进友谊,修心修德,学习礼法,是一种和美的仪式。中国茶道的发展史源远流长,系统地来说包含唐代时期的煎茶法、宋代时期的点茶法以及明清时期的泡茶法。
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,是茶文化作为一门艺术以及礼仪广泛被发扬的时期,宋朝时期,贵族女子多以学习点茶来提高自身修养,更发展出了“斗茶”文化。到了明清时代,饮茶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,泡茶法的普及使得饮茶更加便捷,茶文化更加普及。
鉴赏古诗词中的茶道
唐代时期,白居易的一首《山泉煎茶有怀》
坐酌泠泠水,看煎瑟瑟尘。
无由持一碗,寄予爱茶人。
其中的“看煎瑟瑟尘”表示了唐代时期流行的煎茶法,即喝茶的时候需要先烤茶,烘托出茶叶的香气,待冷却后研磨,再加入鲜活水煎煮。
南宋时期,杜耒的一首《寒夜》将我们带回了寒夜遇知己,红炉煮香茶的夜晚。
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
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
以茶会友,其乐亦无穷。其中,“竹炉汤沸火初红”表达了宋代时期的点茶法多以沸水点冲,首先要注少量沸水调膏,继之量茶注汤,边注边用茶筅击拂。
明代时期,茶痴“徐渭”以一首《煎茶七类》,提出了宜茶境界说,认为物境、艺境、人境、心境俱美者乃宜茶最高境界。
茶宜。凉台静室,明窗曲几,僧寮、道院,松风竹月,宴坐行吟,清谭把卷。
陈锌老师解释道,在泡一盏茶之前,首先我们要注重“器”的选择,合适的器具是一盏好茶的前提,同时也要注意注水冲泡时的比例,科学地冲泡一盏茶。其次是要注意泡茶时的艺术素养,在科学冲泡的同时,注意艺术的手法。第三是要求泡茶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,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茶道文化以及其中的意境。最后,在泡茶时我们要在一个洁净素雅的环境中,慢慢体会一盏茶的韵味。
中国茶道的精神
庄晚芳先生提出
“中国茶德”——廉、美、和、敬
是深植于中国人心中的真善美,它印照于茶,形成一种物质与精神、形式与内容的交融与互存。
中国茶道的体现
中国茶道的体现形式可以通过优雅的站姿、端庄的坐姿在行茶时体现出美的体态。与日本茶道文化不同,中国茶道着重于站姿与坐姿的优美,站立时姿势端正面带微笑;坐姿讲究挺胸收腹,平稳大方。
向客人使用伸掌礼、扣手礼表示感谢,也是茶道中的重要礼节。伸掌礼为五指并拢,掌心向上,同时说“请”等礼貌用语,通常用于请客人做某件事情;行叩手礼时,面对长辈,平辈以及晚辈要用不同的姿势来表示自己的尊敬。
茶道展示
行茶之前,端坐于干净的茶具之前,先引茶入荷,请客赏茶。而后热汤温壶,用开水把所有茶具冲洗一遍,杀菌的同时可以给茶杯预热,更可以发挥茶叶的香气。
下一步是放入茶叶,使茶叶缓慢倒入茶杯中。盖上茶盖,缓慢摇晃茶杯后,开盖闻茶香,摇晃的顺序应为从外向内旋转,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。先将少量热水倒入茶杯中,茶叶在接触到热水的瞬间开始慢慢舒展开来,盖上茶盖后,将茶杯奉于胸前,慢慢摇晃。而后热水沿杯壁注满。将茶杯静置一会儿,待茶泡好后,倒入公道杯中,再依次倒入到客人的茶杯中。然后双手将茶杯奉于客人,静候客人享用。
在学习完陈锌老师讲解的中国茶道之后,让我们将目光转移到日本西川奉子老师的日本茶道小课堂
日本茶道的历史
NO.1 平安时代
日本最早的茶出现,是奈良时代的遣唐使者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的,并种植在福冈、京都、奈良等地,除了日常供贵族饮用外、也常常被当做药材使用。
NO.2 729年圣武天皇的时代
此时正值中国唐代时期、茶文化越来越普及、文人墨客开始流行以茶会友。
NO.3 足利时代
足利时代时,茶受到武士阶级青睐,僧人村田寿子创立了茶道。渐渐的茶道也在普通民众中流行开来。
NO.4 桃山时代及桃山时代至今
时织田信长、丰臣秀吉麾下的千利休向京都的大德寺参禅、正式确立了草庵茶道。桃山时代以后,千利休的草庵茶道的思想在千家世代相传,从三代宗旦开始分为三千家,里千家延续了16代。从千利休开始至今、草庵茶道已然传承433年。
茶道展示
日本茶道分为薄茶和浓茶,在这里,老师主要向我们展示了薄茶的制作方式。与中国茶道不同的是,中国茶道注重行茶者行茶时的礼仪,而日本茶道更注重主人与客人之间、客人与客人之间的喝茶礼仪。首先,主人需要在会客厅中焚香,摆放茶具,跪坐姿坐于茶具旁边等候。客人需在门口净手漱口,先用一柄木质长勺清洗双手,然后用手将水送入口中漱口,持一个干净的手绢以及一把小折扇于门外,等待品茶。日本茶室分为床间、客点前、炉踏等专门区域,床间需要挂名人字画,其旁以花瓶装饰,瓶中插花。头一位进入茶室的人被尊为“正客”,其余为“次客”和“三客”,来宾入室后,主人需要在茶房旁边的水室进行一切准备工作,如煮水、准备点心等。客人进入茶房时,需恭敬地向书画、茶具等一一拜见,且主客、次客、三客需要依次按顺序进入茶室。
在敬茶前,一般先奉上点心,以免空肚喝茶。在做茶时,日本茶道与中国宋代点茶法类似,将抹茶粉置于茶碗中,用长柄木勺加入沸水,再用茶筅在茶碗中匀速打转,将抹茶打出沫。敬茶时,主人需要用左手掌托茶碗,右手五指持碗边,放于旁边。正客饮茶后,余下宾客才可以依次开始饮用。饮茶时,客人需先观察茶碗,体会茶碗所传达的艺术内涵,饮茶完毕后,需恭敬地将茶碗返还给主人。所有客人饮茶完毕后,取茶盒,跪坐于榻榻米上,将茶盒置于面前,品味茶盒中的文字,依照客人的顺序依次行拜见礼,然后返还给主人,依次退出茶室,即完成了茶道的礼仪。
提问环节
讲师互相提问环节:
西川老师(问):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展示!在展示中国茶道艺术的过程中,我发现伴随着优美的音乐,手部的动作以及整体的展现十分高雅、美丽。我想知道,中国的茶道在行茶过程中手部转动茶碗的过程是一种习惯和传统吗?
陈锌老师(答):这是我们中国茶道向客人表达礼仪的方式,在转动过程中,茶杯应该由外向内转动,以表达对宾朋的尊敬。在使用分茶杯向宾朋分茶时,分茶杯的开口也不应该朝向客人。
西川老师(问):中国茶道向客人递茶时需要遵循什么样的礼仪呢?茶碗需要如何向客人递呢?
陈锌老师(答):一般来说,茶杯有字或者有画的地方会向外朝向宾客,这样递给宾客。
观众提问环节:
问题1:请问陈老师与西川老师,在茶道中,茶和茶杯的选用之间有什么联系吗?
陈锌老师(答):首先,茶道是一个美的过程。在进行茶道演示过程中,应该注重茶与茶杯的统一性,使茶道可以更完美的展示。比如,行绿茶最好使用玻璃杯,以用来展示绿茶的清透;行红茶时,最好使用白玉杯,“白玉杯中玛瑙色”即更完美的展现茶道的艺术。在分茶时,我们通常会使用公道杯,公道杯一般是透明的,用来向宾客展示茶叶的清丽透亮。
西川老师(答): 由于日本茶道茶具为抹茶专用茶具,这一点与中国茶道是不同的。因为抹茶需要先冲泡出沫,所以日本茶具的茶碗比中国茶具的茶碗要略大些。
问题2:请问陈老师,三十年前我曾在中国复旦大学参加过一次茶道交流会,请问中国茶道的展现方式都有哪些呢?
陈锌老师(答):近年来茶道在中国已经归类于一种职业技能,对于不同的茶叶,需要用不同的冲泡方式进行冲泡。中国共六大茶叶产区,中国茶道可谓百花齐放,目前,中国茶道的演示方式多种多样,欢迎大家了解更多的冲泡方式。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,中国人都讲究,“水”为“茶之母”,“器”为“茶之父”,这是永远不变的茶道精髓。
在这里,我们再次感谢西川奉子老师与陈锌老师的倾情讲解,让我们体验了一场优美无比的茶道交流会。不管是中国茶道,还是日本茶道,都包含了各自文化中对于修身养性、陶冶情操的生活艺术。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,是茶文化的灵魂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。这一切的背后潜隐着微妙的哲学,需要在一次次的沏、赏、闻、饮间切身感悟。
在这里,再次对积极促成本次活动的北海道日中友好协会、札幌日中友好协会、深圳市国际茶艺协会执行会长陈锌老师、裏千家茶道教授西川老师、表示感谢。
敬请期待我们下期的大家讲堂!
撰稿、排版:钱程
封面:钱程
修改:栾硕
审核:北大学友会常务理事会